近日,安徽蚌埠一中掛出告示,慶祝該校“女婿”獲諾貝爾獎。據瞭解,畢業於該校的吉娜系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里克·白茲格的妻子。吉娜的老師和同學稱,吉娜在高中一直是年級前幾名,出國時以滿分成績通過入學考試。蚌埠一中一位負責人說,學校本意是想以諾貝爾獎為宣傳契機,鼓勵學生向吉娜學習,並不是為了和埃里克·白茲格硬拉上關係,給自己臉上貼金。(10月15日中安在線)
  “女婿”獲諾貝爾獎,蚌埠一中從埃里克·白茲格的諾貝爾獎金里分不到一毛錢,這一點,蚌埠一中和公眾都不會否認。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里克·白茲格的妻子吉娜,畢業於蚌埠一中,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蚌埠一中的告示,是有點牽強,但有網友把這件事說得太難聽,認為攀這一層關係是為自己臉上貼金,甚至直言該做法丟人現眼,就有失評論家的水準,不懂得借名揚名的宣傳奧秘了。
  在市場經濟時代,有的單位喜歡默默無聞地努力,以獲得驕人成績的事實結果打動人心;有的是借力使力、借名揚名,善於使用或抓住各種機會,以別人的成績,揚自己的名聲,突出表現自己,體現自己的存在感,防止被社會忘記和埋沒。典型的是,許多企業不惜重金雇用名人、明星,為企業代言,或為品牌、產品做廣告宣傳,目的就是擴大宣傳效應,增強品牌意識,吸引公眾的關註,使自己的企業、品牌或產品走近千家萬戶,贏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名人、明星為企業代言或為產品宣傳,是人們熟知的,不會有人提出質疑,不會認為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不理解蚌埠一中的宣傳,覺得這有一些彆扭也不奇怪,可是把這種有著商業宣傳意味的做法說得很難聽,就不厚道了,也說明自己沒有走出思維狹隘的圈子,與公眾心理和社會需要相距甚遠。
  “女婿”獲諾貝爾獎的說法並不新鮮。有新聞報道說,“中科大再添諾獎女婿”。吉娜從蚌埠一中,去了中科大念書。而此前的2013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之一的斯坦福大學教授蘇德霍夫因的夫人,是中科大畢業生陳路。今年的埃里克·白茲格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二位“科大諾獎女婿”。這些年,每逢諾貝爾獎揭曉,都會引發輿論關註,熱衷於從獲獎者的出生地、背景、親戚關係尋找與中國相關的蛛絲馬跡。
  借力使力、借名揚名的宣傳,在我們的周圍,在歷史上和國際上都不乏其例。這一方面需要與這些巨獎、巨人有著某種事實上的姻緣,一方面也需要發現和放大這一層關係。與巨獎、巨人套近乎,不會有損自尊和自信,反而是體現自己的存在和對社會的貢獻,增強或提升進取的動力與信心。若連獲得巨獎者的名字都不敢提,害怕揚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是十分自私的,也不容易走在別人前面。這不是英雄,反而是走不出孬種陰影的心理作祟。
  文/卞廣春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沒必要把借名揚名說得太難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zqnmguupzsdx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